沙参可分为北沙参南沙参两种,南、北沙参,虽然名字都有沙参,但是功能主治是有区别的,治疗时可辨证选用。那么南北沙参到底有哪些不同呢?药师带领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说说。
历史沿革
沙参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,古代无南北之分明,以前所用的沙参均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的根,即今之南沙参,至明代,倪朱谟在《本草汇言》中始见“真北沙参”,清代,张璐在《本草逢原》则谓沙参有南北之分。云“北产者质坚性寒,南产者体虚力微。”对两种沙参质地及药性做了简要的概述。
来源与采收加工
北沙参:为伞形科植物珊蝴菜Glehnia littoralis Fr. Schmidt ex Miq.的干燥根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净,稍晾,置沸水中烫后,除去外皮,干燥。或洗净直接干燥。
南沙参: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 Adenophora tetraphylla(Thunb.)Fisch 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. 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须根,洗后趁鲜刮去粗皮,洗净,干燥。
北沙参
南沙参
来源上北沙参是伞形科,南沙参是桔梗科,二者从根本上就不是同一种药材,采收上北沙参夏秋两季采收,栽培者多在两年后7~8月份采收,南沙参春秋两季采收,一般以秋季8~9月间苗枯萎前采收,加工上北沙参是置沸水中烫后,除去外皮,南沙参洗后趁鲜刮去粗皮。
产地
北沙参:生于海边沙滩,或为栽培品,主产于山东、河北、辽宁、江苏等地。也称“莱阳沙参”“辽沙参”以山东莱阳产品最为道地有名。
南沙参:多为野生,主产于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贵州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莱阳沙参
野生南沙参
性状
北沙参:呈细长圆柱形,偶有分枝,长15~45cm,直径0.4~1.2cm。表面淡黄白色,略粗糙,偶有残存外皮,不去外皮的表面呈黄棕色。全体有细纵皱纹和纵沟,并有棕黄色点状细根痕;顶端常留有黄棕色根茎残基;上端稍细,中部略粗,下部渐细。质脆,易折断,断面皮部浅黄白色,木部黄色。气特异,味微甘。
南沙参:呈圆锥形或圆柱形,略弯曲,长7~27cm,直径0.8~3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,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,上部多有深陷横纹,呈断续的环状,下部有纵纹和纵沟。顶端具1或2个根茎。体轻,质松泡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黄白色,多裂隙。气微,味微甘。
性状鉴别特点:
南沙参最大的特征是断面充满裂隙,这裂隙长短宽窄不一,弯曲不直,方向不定,其次体轻,质松泡;
北沙参相对南沙参质地偏硬,我们所见的北沙参多为烫去皮的,主要特点是外表面不平,散布有许多凸起物(横向皮孔及细根痕),横切面木质部较大,木质部外有一圈较宽的深色环。
北沙参
南沙参
性味归经
南沙参甘,微寒,归肺、胃经。
北沙参甘、微苦、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二者都归肺、胃经。但北沙参较南沙参有微苦的口感。
功能主治
南沙参: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,化痰,益气。用于肺热燥咳,阴虚劳嗽,干咳痰黏,胃阴不足,食少呕吐,气阴不足,烦热口干。
北沙参: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。用于肺热燥咳,劳嗽痰血,胃阴不足,热病津伤,咽干口渴,
从功效上南沙参比北沙参相似都以养阴清肺,益胃生津为主要功效,然而南沙参又称大沙参、空沙参,其形粗大,空疏者偏于补气,更有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沙参(南沙参)甘淡而寒,其体轻虚,专补肺气,因而益脾与肾。”
北沙参又称北条参、细条参,其形细长,较南沙参质地坚实,坚实者偏于养阴。
由此可见:
南沙参善补肺气,适用于肺热燥咳,阴虚劳嗽,干咳痰黏等;北沙参善养肺胃之阴,适用于热病后期或久病阴虚内热,干咳痰少等症状。
注意事项
1南北沙参不宜于藜芦同用,属于“十八反”,
2.南北沙参性凉,脾胃虚寒及寒饮喘咳者忌服
3.南北沙参易虫蛀,发霉,应防虫,防潮。
参考文献:
2020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
金世元《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》
王满恩《饮片验收经验》
药剂科?王恒岭